其他
俞晓红:从“可卿出殡”看《红楼梦》大情节的叙事艺术
“出殡”的核心事件是秦可卿之死。作为贾府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秦可卿容貌不凡,品格出众,具温柔袅娜之资,兼钗黛二人之美,上得长辈信任,下获仆从敬爱,平辈和睦相处,常人不能入眼的王熙凤偏与她亲密交厚。这样一个诸方满意之人,却入了薄命司,早早逝去,且因其出殡而在寻常平淡的生活进程中掀起整本书的第一个大情节波澜。细读文本,可以略知作者叙事艺术的精微奥妙之处。
畸笏叟命曹雪芹删去秦氏死亡真相的动因,是秦氏死前托梦给王熙凤,要她以当家人的身份职责,筹划家族世业,在祖茔附近多置田产,以备祭祀供给之费,并设家塾云云,这在畸笏老人看来,自非“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由此赦其秽乱之行。因此甲戌本回前批曰:“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就文本所写的生活本相而言,托梦自然是虚的,梦由心生,凤姐之梦应是凤姐心中所思,或是两人近期深闺密语所及在凤姐夜梦中的浮现。然从整本书的构撰而言,却不妨视为作书人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即借秦氏托梦,预写贾氏家族由盛及衰的必然趋势,借秦氏之口预言即将来临的家族命运变化,将真实的命运走向提前呈现在荒诞的梦境表达中,它既是预言,也是作者的预叙手段。这一预言涵括了有关家族荣衰的两项内容。
在故事推进的节奏方面,“可卿出殡”体现了《红楼梦》叙事艺术的多项优长。一是远处蓄势,渐渐逼来。这是《红楼梦》惯用的情节经营手段。“可卿出殡”亦然,相关人物和事件早早铺垫,后续情节余波又慢慢消退。《红楼梦》的主体故事,是从第六回才开启的。第七回凤姐应尤氏之邀过宁国府,贾宝玉跟进,秦氏出场,其弟秦钟与宝玉初会;第八回借入塾读书,带出秦氏出身;第九回宝玉秦钟闹学,挑事儿的金荣回家饶舌,姑妈来找秦氏论理,引出贾珍尤氏议病,名医张友士诊病,写在第十回;第十一回凤姐探病,与秦氏说了半天衷肠话儿,此后不时来看秦氏。第十三回秦氏托梦,随即夭逝,合府纳罕,贾珍哭丧,异峰凸起;第十四回可卿出殡,声势浩大,尽领风光。第十五回叙秦氏停灵铁槛寺,秦钟得趣水月庵;第十六回实写秦钟之死;第十七回再捎带数句宝玉哀痛,至此才算了结秦氏故事。
【相关阅读】
本文原刊于《学语文》2020年第4期,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